首页
企业介绍
单位介绍
组织架构
资质
荣誉成就
专利获得
团队人员
业务业绩
课题研究
遗产申报
规划咨询
工程设计
宣传传播
视频
文章
学术文创
出版物
文创
模型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工作机会
宣传传播>文章
视频
文章
【重点项目】伪满皇宫同德殿屋面作法探究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由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居住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宫改建而成的博物馆。它是中国现存的三大宫廷遗址之一,同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
【重点项目】以价值阐释"东方庞贝"——记喇家遗址F23-29区域本体展示工程设计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两个高原的过渡地带,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齐家文化时期一处十分重要的中心聚落遗址,因史前黄河大洪水、地震、山洪等灾难的多重袭击而得以完整保存。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遗址内现发现了聚落、围壕、祭坛、广场、墓葬等大量重要史前遗迹,保留了真实的史前灾难现象,凝固了史前人类生活场景,有"东方庞贝"之称。
【重点项目】基于古月桥修缮的牺牲性材料研究
义乌古月桥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雅治街西侧100米,横跨龙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古月桥采用单拱纵联分节列砌置法建造,桥拱呈五边形。全桥共用三十根条石、四根横锁石。中间层为条石横砌,规格不一,桥面两侧设有压栏石。桥侧面中部横石匾上刻有建桥年代的题记——"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润月建造"。
【重点项目】鼓浪屿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实施规划
对鼓浪屿突出普遍价值的研究仅仅是漫长申遗之路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查看该文,请点击:踏过碧波第几桥——鼓浪屿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探寻),而如何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遗产价值真实完整地向全世界传递,是团队面临的又一项重要挑战。在《鼓浪屿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实施规划》中,项目组基于遗产价值和构成要素的认识,建立遗产展示体系,综合考量各项客观因素,制定各个对象展示利用计划,并设计了各参与群体的沟通交流机制和平台。
【重点项目】踏过碧波第几桥——鼓浪屿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探寻
CHCC团队自2009年开始承担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筹备工作。在申遗文本的撰写过程中,最核心、也是难度最大的即是对遗产价值的分析与提炼。在此,我们将鼓浪屿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探索过程与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分享给各位热爱鼓浪屿、关注世界遗产的朋友,也借此纪念我们团队为之奋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重点项目】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清西陵保护管理策略(二)
在上一期的《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清西陵保护管理策略(一)》中,我们梳理了清西陵自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与"文化景观"概念的关系变化;讨论了在"文化景观"视角下对于清西陵遗产价值的再认识、清西陵遗产构成要素的扩展及清西陵遗产完整性的完善等问题(查看该文,请直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这一期的内容主要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基于我们这一年多的规划编制工作,提炼项目组各期讨论及规划相关成果,探讨因"文化景观"概念引发的清西陵保护管理策略的变化,以寻求清西陵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重点项目】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清西陵保护管理策略(一)
2000年,清西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系列遗产的组成部分,以标准I、II、III、IV、VI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其历史变迁和保护现状,"清源"已经在之前的几期微信文章中作了介绍(请直接将"清西陵"回复公众号查看)。2013年,最新修订的突出普遍价值声明中,明确提出了明清皇家陵寝具有将自然与人工环境完美融合的文化景观价值。那么,在新的价值阐释基础上,我们如何理解清西陵的价值?文化景观概念的引入又对其遗产构成要素、完整性和保护管理带来哪些变化?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占用两期篇幅连载以文化景观的视角制定清西陵保护管理策略的相关话题。
【重点项目】大唐夕阳——佛光寺东大殿勘察研究记
CHCC团队自2005年开始对佛光寺东大殿建筑进行勘察研究工作,本文即是项目负责人对已完成勘察一期工作的回顾,以及对勘察二期的展望。二期东大殿数字化勘察的最新成果将在于8月28日开幕的2015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上进行重点推荐,敬请关注!
【重点项目】古月桥勘察修缮设计工程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龙溪之上,横跨着一座建于南宋时代的石拱桥,造型古朴、风姿优雅,无声的诉说着800多年来的风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